緬甸柚木 中文學名:緬甸柚木 拉丁學名:Tectona grandis L.F. 別 稱:胭脂木,血樹,麻栗等 二名法:Tectona grandis 屬:柚木 分布區域:緬甸 緬甸柚木俗名胭脂木、血樹、麻栗、泰柚,為雙子葉植物綱唇形亞綱唇形目唇形科植物。柚木是熱帶樹種,要求較高的溫度,垂直分布多見于海拔高700-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。柚木在日曬雨淋干濕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不翹不裂;耐水、耐火性強;能抗白蟻和不同海域的海蟲蛀食,極耐腐。干燥性能好,膠粘、油漆、上蠟性能好,木材硬度相對不大,加工時切削不難,但因含硅油易鈍刀。握釘力佳,綜合性能良好,故為世界公認的名貴樹種。柚木盛產于東南亞熱帶地區,以泰國、緬甸為**。由于柚木名貴且量少,2005年泰國將柚木視作國寶,禁止出口;2010年緬甸政府也出臺了相關的限伐令,減少柚木砍伐和出口,同年國際木材大全,針對柚木樹種進行擴充分類,將柚木分為馬鞭草科與木蘭科,不同科屬材料價格差異較大,馬鞭草科原料價格在18000元—30000元每方,木蘭科原料價格在9000元—15000元不等。緬甸柚木又稱胭脂樹、紫柚木、血樹,脂樹、紫油木(云南)、埋桑(傣族譯名)、硬木樹(傣名意譯) ,石鹽,環孔樹, 是一種落葉或半落葉大喬木,樹高達30米左右,**胸徑1.6 米,干通直。緬甸柚木是緬甸的主要造林樹種,也是緬甸重要的出口資源,有“萬木**”的美譽。20世紀80年代后,隨著傳統的柚木出口國泰國,印尼相繼停止原始林柚木的出口,緬甸成為**一個出口柚木的國家。不到幾年,緬甸國內的原始林柚木資源急劇減少,國家開始研究柚木的人工栽培技術。緬甸出口的柚木絕大多數就是80年代后開始種植的人工柚木。柚木是熱帶樹種,要求較高的溫度。垂直分布多見于海拔高700-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。柚木系喜光樹種,原產地年平均氣溫為20℃-27℃,**低溫2℃,年降雨量1100-3800 毫米,干濕季明顯,強陽性樹種,能生長于砂頁巖、花崗巖發育成的紅壤和赤紅壤上,喜深厚、濕潤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。柚木可在無低溫霜凍(-1℃-2℃)、根系淺,樹冠大,易遭風害,避風的地方推廣種植。適宜的生長溫度:43—48℃的****溫和2℃的****氣溫。柚木生長快,萌芽力強,伐后可萌芽更新。在人工管理條件下,水肥充足,生長快,一般10年左右,直徑就可以達到10-15厘米,20年左右直徑可達20-30厘米,達到野生柚木50年左右的胸徑。緬甸柚木是制造高檔家具、地板、室內外裝飾的**材料。適用于造船、露天建筑、橋梁等,特別適合制造船甲板。對多種化學物質有較強的耐腐蝕性,故宜作化學工業用的木制品。特別是采用于地板,耐腐、耐磨,光澤亮麗如新,花紋美觀,色調高雅耐看,穩定性好,變形性小,實為地板中的**。由于柚木珍貴罕見、葉子又大、材質優秀、價值量大,現階段在廣東、福建二省已開始用于做行道樹、小區綠化、園林點綴及四旁綠化。它甚至成為一種保值商品。圖冊參考資料[1] 緬甸柚木重量中等,不易變形,防水、很耐腐。 在歐洲國家,柚木都是用來做*豪華的游艇, TITANIC(泰坦尼克號)的甲板就是用柚木鋪設的,它今天看上去仍然很好;上百年歷史的大教堂和古建筑亦都是柚木做地板。柚木是珍貴的,從生長到成材*少經50年,在自然環境中,**的產地每畝也只有1至5棵樹。它還含有極重的油質,這種油質使之保持不變型,且帶有一種特別的香味,能驅蛇,蟲,鼠,蟻。 更為神奇的是它的刨光面顏色是通過光合作用 氧化而成金黃色,顏色會隨時間的延長而更加美麗。